各位代表:
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满五年。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,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今年的主要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
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,是全市人民应对挑战、经受考验、克服困难、夺取胜利的五年。在市委的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认真实践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,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,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关中"一线两带"建设的历史机遇,克难攻坚,顽强拼搏,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。全市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45.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47.7亿元,年均增长8.8%;财政总收入达到14.5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.46亿元,年均增长6.5%和6.1%。特别是近两年面对"非典"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,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,我们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,一手抓灾后重建,全市国民经济呈现速度加快、效益提高、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。2004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.2%,实现了10年来经济首次两位数增长;地方财政收入(同口径)增长15.77%,是近5年的最好水平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五年。去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91万吨,是建国后第四个高产年。特色产业初具规模。绿色果品面积达到72万亩,果品冷藏库容达到20万吨,果汁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。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、最大的果品冷藏群和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。奶牛存栏和奶产量五年年均增长19.1%和25.1%。蔬菜发展到78万亩,其中设施面积占到70%以上。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效果明显,五年人工造林286万亩,其中退耕还林80.1万亩。建设速生杨基地60万亩,经济林180万亩。涉农企业发展到1.2万户,有5户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,韩城跨入西部百强县(市)行列。劳务输出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,去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33.4万人,总人数突破70万,是1999年的12倍。全市五年累计投入"三农"资金是上一个五年的2.2倍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工业增速强劲、效益显著的五年。ManbetX:啤酒厂、陕西印机厂、澄城卷烟厂等企业先后完成资产重组,ManbetX:印染厂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,改制后的企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。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快。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.8亿元,五年年均增长14.8%,比上一个五年加快7.2个百分点;实现利税31.9亿元,是1999年的12.9倍;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7.5,比1999年提高了116.6个百分点。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、建设效果最好的五年。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推动ManbetX:跨越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,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的优化。近两年连续开展"项目建设年"活动,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向了高潮。全市五年实施重点项目260个,东雷二期抽黄干渠以下工程、渭富二级公路、城乡电网改造、市广电中心、ManbetX:师院新校区、临渭量子高科制药、白水安德利果汁、ManbetX:贸易广场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,赵梁渭河大桥、上涨渡渭河新桥、韩城二电厂等项目正在建设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7亿元,是上一个五年的1.5 倍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多亿元,其中去年实现30.1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实际利用外资4290万美元,比上一个五年增长75.1%。ManbetX:高新区五年累计引进资金21.4亿元,年均增长50%,在全市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第三产业和民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五年。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.3亿元,比1999年增长38.5%;外贸出口创汇2.8亿美元,是1999年的7.6倍。洽川景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去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0万人次,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.8亿元,分别是 1999年的2.2倍和2.4倍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,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2.4%。邮电业务总收入年均增长21.4%。交通运输客运量、货运量年均增长12.4%和18.9%。金融保险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。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比1999年末增长105.8%和32.8%,五年累计净投放现金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0.3%。民有经济发展较快,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0%上升到2004年的42.5%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。ManbetX:中心城市一批控制性、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。朝阳大街东段(一期)、三贤路、天然气利用、污水处理、杜桥集中供热、南水厂、城市应急供水等项目建成使用,乐天大街中段、渭清路城区段等项目正在建设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,是上一个五年的4.9倍。新修改造道路13.8公里,新增绿地86公顷,日供水能力6万吨,日供气能力1.5万立方米,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。各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,8个县城的总体规划和99个建制镇的第二轮规划的修编工作均已完成,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999年的27%提高到2004年的32%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的五年。干旱、冰雹、洪涝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。 2001年我市遭受了四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。特别是2003年,面对 "非典"疫情的严重威胁,扎实开展群防工作,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输入,保住了ManbetX:一方净土;面对历史上罕见的"03.8"特大洪涝灾害,果断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,全市一致,奋力抗洪抢险。在人民解放军、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,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,确保了"渭河大堤不决口,ManbetX:城区不进水,撤离群众不死人";面对渭北大面积连阴雨灾情,紧急安排部署,及时撤离群众,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。面对繁重的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,广泛动员各界力量,千方百计争取资金,按期完成了水毁防洪工程和人饮、道路、电力、电信、学校、机关、医院、水毁民房等重建项目的建设任务,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。顺利完成了并乡建镇和第四次、第五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,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。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8件,政协委员提案1160件。各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8.9万件(次)。开展"四五"普法教育,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。坚持依法行政,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。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塑造行业新形象活动,有力地推进了政府自身建设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。全市监察机关查处各类案件4756件,给予政纪处分1568人,移送司法机关198人,挽回经济损失1511.5万元。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,五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7421件,打掉犯罪团伙1327个,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。稳妥处置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,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。全市新建校舍172万平方米,改造危漏校舍84万平方米,中小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。新创建省级重点中学8所,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二。ManbetX: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,结束了市属没有高校的历史。"ManbetX:技工"成为全省一大职业教育品牌。ManbetX: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加快建设。《五味什字》、《千树万树梨花开》等文艺作品获全国及全省"五个一工程"奖。市县两级疾病控制中心和市中心血站等一批卫生设施项目建成使用,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蔚然成风,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。完成了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工程,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3.1%和95.3%。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.85‰,五年下降1.91个千分点。ManbetX:连续两次荣获"全国双拥模范城"称号。环保、文物、审计、统计、地震、人防、气象、档案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用抗洪精神凝聚和激发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。
过去的五年,是我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、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五年。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7元,五年年均增长12.6%;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,年均增长2.9%。其中,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.5%,农民人均减负71%,是近10年增速最快、减负最多的一年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,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2.2平方米和27.7平方米,比1999年增长46.3%和16.7%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6.5部、移动电话18.4部,是1999年的3.5倍